旭辉控股林中:未来地产企业开发规模定会萎缩 要布局明天

中国证券报  2020-08-22 09:48

[摘要] 林中认为,目前地产行业股价低估这一现象是受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的。从中长期估值提升的角度看,稳定、持续、高确定性的业绩增长是核心抓手,也是能够获得高估值的基础。

在旭辉控股成立20周年之际,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林中认为,目前地产行业股价低估这一现象是受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的。从中长期估值提升的角度看,稳定、持续、高确定性的业绩增长是核心抓手,也是能够获得高估值的基础。

林中透露,未来几年,旭辉还是会坚持做强做大房地产主业,保持主业一定的增长速率。主业扩大后,要沿着纵向的产业链和横向的价值链来发展“房地产+”,“为了保持企业中长期持续的增长,我们要努力今天,布局明天,思考后天。”

上市越早对企业帮助越大

中国证券报:2000年,你带领旭辉开始了二次创业之路,并将总部定在了上海。回首这20年,你认为自己最正确和最错误的决定分别是什么?如果重新来过,你会做怎样的改变?

林中:这20年以来,我认为最正确的决定个就是来到上海二次创业,这让公司在发展阶段有了更大的舞台。随后,我们以长三角为大本营,逐步发展到,也证明了当初的这个决定还是正确的。

第二个最正确的决定是2011年决定去港股上市。现在回过头来看,上市越早对企业的帮助越大。2012年港股上市后,旭辉就如虎添翼,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其实上市不只是融资,更能对接国际资本市场,让我们用国际投资者的要求来鞭策自己。

企业家的成长都是用学费堆出来的,无人能例外,大错努力不犯,小错不能避免。旭辉有买错地的时候,有用错人的时候,也有做错经营决策的时候,这些错误背后都是损失。对于地产行业来说,错误是战略出错误,其次是用人出错,再次是买错地;战略不能出错,错了后果就很严重。

发展至今,旭辉很幸运并没有犯重大的错误、经历过大的危机。这是因为我们从每一个小错误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变革和成长。

中国证券报:虽然根植上海20年,但旭辉仍旧被视为闽系房企:大手笔、大动作与上海本地企业相对保守的作风不完全一样。对此你怎样看?

林中:我们不认为旭辉有很激进的风格,我们的负债、杠杆都属于同类房企中较低的水平。其实,得益于上海人才高地的优势,旭辉从成立之初,就是一家化的企业,我们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还真没有哪个地方的人特别多。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都是来沪务工人员。

旭辉追求的是稳健和长期发展,寻求的是增长率、负债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平衡。我们不会追求那么的增长,更没有的杠杆。我们的净负债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下,融资成本保持在6%以内,未来还会进一步降低。

旭辉成立20年,经历过从零到一的时代,股改之后就很早开始规范化管理,在公司治理方面获得境内外专业投资者的认可。市场上有些不是闽系的企业也很激进,有些是闽系的企业也很稳定,这和不同企业的选择有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不要贴标签。

引入国际长线投资者

中国证券报:家族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你认为孰优孰劣,怎样相得益彰?今年6月,美国资本集团入股旭辉,引入外资股东的用意何在?

林中: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阶段选择治理体系,不一定孰优孰劣。

以旭辉来说,我们是家族控股的现代企业,这要求我们以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治理机制。企业的传承和家族的传承也是两个概念,企业家必须想明白这一点。企业的传承是让这个企业能像齿轮一样运转下去,成为百年老店。而家族的传承则更多是价值观和精神的传承,和企业经营的传承是分开的。家族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有适合经营的人才。所以,企业的传承一定是要通过董事会,这个董事会未来是社会的,有家族代表、股东代表,还有社会精英,由董事会挑选出最适合的经营管理层。

我们今年6月配售了1.85亿股给6名机构投资者,其中约1.77亿股配售予以一家国际知名长线投资机构,这与旭辉所坚持“长期主义”是一致的。引入国际长线机构投资者有助于优化股东结构,对旭辉股价的长期坚挺也是有好处的。

目前,旭辉有5大类机构股东,其中国际投资者有欧美、亚洲地区的长线养老基金,欧洲的养老基金和保险集团,加拿大的大型保险集团等,另外还有国内知名的公募、私募机构以及国际大型指数基金。

中国证券报:一直以来,都是房地产赚钱但房地产股票不赚钱。未来如何提升地产公司估值

林中:地产行业股价低估这一现象是受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的。尽管如此,地产公司的盈利能力表现一直是不错的,公司也能维持20%左右的ROE水平,还有很高的股息率,是非常值得长期价值投资的标的。

拿旭辉来说,大股东自上市以来通过持续增持的方式表达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今年也已经增持超过3亿港币。上市至今派息累计达到1.44港元/股,超过了IPO的发行价。

从中长期估值提升的角度看,稳定、持续、高确定性的业绩增长是核心抓手,也是能够获得高估值的基础。对于旭辉来说,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逐步提升估值水平往大企业靠拢:

首先,旭辉的战略前瞻性和严格落地执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体业务模式上,通过增加多元化拿地和丰富多元收入结构,区域整合保持组织活力,保障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其次,在地产行业新周期下,多维度、全周期提升运营效率,使用好管理红利,是我们保持ROE水平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重要工具,也是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第三,旭辉一直坚持稳健均衡的发展模式,追求业绩增长和负债的平衡,努力提高信用评级,这也是估值持续提升的重要基础。

此外,我们也要与资本市场保持持续、有效、畅通的沟通,给予清晰的业绩发展指引,持续兑现业绩增长,获得境内外更多长线投资者的认可,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定价。

专注房地产主业

中国证券报: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不少观点称行业将迎来兼并整合之势,旭辉是否有收购中小房企的考量?

林中:疫情过后,行业现金流紧张,面临破产风险的房企可能会越来越多,收并购机会也很多。年初到现在,我们接待了一些要求被收并购的企业,但是评估过后都不符合我们的内部标准。

没有成功收购案例的核心问题就是找不到适合我们要求的好资产。我们对于收并购还是非常谨慎的,按我们的标准,如果是资不抵债的资产,我们是不会开价的。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还是项目的收购。“一箩筐”一起收的这种收购,我们不做,还是要挑“好苹果”,为股东负责。

中国证券报:地产和多个行业有较强的协同效应,旭辉有没有进军新领域,投资优质公司的想法?

林中:地产开发仍然是今天旭辉最重要的业务,同时,我们还在着重发展明天的业务,例如物业、长租、商业等“房地产+”板块,这部分业务也都是围绕地产开发的主航道进行布局,与主业有战略协同。

未来几年,我们主要还是做强做大主业,保持主业一定的增长速率。随着主业扩大后,要沿着纵向的产业链和横向的价值链来发展“房地产+”。像今年以来我们并表永升服务后,“旭辉+永升”的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加强。

未来,地产企业的开发主业规模一定会萎缩,一旦开始萎缩,明天的业务就需要承担增长的责任,确保利润不萎缩,保持正向增长。而在明天业务萎缩以后,后天业务要成长起来,才能维持收入的增长。

因此,为了保持企业中长期持续的增长,我们要“努力今天,布局明天,思考后天”。旭辉也在积极寻求其他行业发展的机会,目前还在研究中,估计10年之后会成为旭辉的第二主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å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