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标杆房企恐慌式回归一二线城市,截止日前,50大销售额前列的标杆房企拿地金额合计6198.73亿,相比2015年同期的3327.53上涨了86.3%。

  从拿地比例中可以看到,回归一二线城市成为主流现象。

  50大房企拿地金额中,合计高达5367.26亿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占比高达86.6%,而在2015年同期只有75%左右。

  从房企拿地成交额看,超过300亿的房企已经多达10家,这10家拿地大部分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除恒大、碧桂园、雅居乐、华夏幸福等企业外,其他标杆房企已经接近全面一二线城市拿地。

  13大一二线城市8月库存继续去化,13大城市合计商品房住宅库存为555259套,相比7月底库存为575978套,库存降幅为3.6%。本轮去库存更多的体现在一二线城市。

  整体看,从看,库存结构去化非常不均衡,反而是之前库存较少的一二线城市成为了去库存的主力军。而库存较多的三四线城市,库存依然维持或者去化时代缓慢。

  从去库存的结构内容看,去化的大部分是一二线城市的住宅,商业地产与其他城市的住宅依然库存明显。

  从土地出让看,一线城市在2016年土地供应不多,特别是优质土地占比较少,以北京为例,在2016年只出让了7宗住宅用地楼面价全部超过了3万+这种情况下,标杆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难度增加。特别是在全面地王的情况下,开始争抢二线城市

  这一轮地王潮主要出现在一二线城市,这也证明了房地产市场已经分化,房企选择在一二线城市聚集,竞争更加激烈。而这种泡沫化的发展也导致市场存在未来调整的可能性。

  在热点城市出现了普遍性的,地价超过房价现象。这种不理性不健康的拿地行为导致房地产市场后续酝酿巨大风险。

  地王也从之前一线城市+合肥厦门南京苏州,向其他二线城蔓延。

  密集的地王潮持续,影响了房地产市场预期。

  部分标杆房企拿地纪录:

  1、融创:

  2、融信:

  3、万科

  房企拼抢地王开始从国企蔓延到民企,预计2016年未来房企竞争土地会越来越激烈。

  但未来一年房价是不是会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上涨疑问很多,地王入市的难度多大,将成为2016-2017年大的疑问。

  市场的豪宅化开始,一线城市地价飞涨,其中北京的平均商品房住宅楼面价已经全面超过3万7.这种情况下,未来豪宅化难以避免。房企未来运营的难度越来越大。

  整体市场看,北京、上海出让的多宗住宅用地,要求都是7090用地,但这政策并没有抑制住地王出现。整体看,未来刚需已经只能在二手房市场。房企竞争依然越来越激烈。按照目前地价超过房价的趋势,需要未来2年房价上涨100%以上,这些地王才能上市。

  二线城市地王频繁出现,这将影响后续二线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政策会不会在市场疯狂下,无奈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