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机遇在哪里

第一财经日报  2015-04-14 06:02

[摘要] 薛皎

POP" id="artibody">

薛皎

新兴市场一度是全球具发展潜力市场的代名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借助大量资本流入的“东风”,新兴经济体获得快速发展。然而眼下,新兴市场正在经历金融危机以来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债务偿还压力倍增等均释放出让市场担忧的信号,新兴经济体的光芒仿佛一下子暗淡了许多。

究其外部原因,正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接受《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美国推行量化宽松(QE)政策期间,虽然有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但基本都是短期资金进行投机性的投资活动,把股市、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炒高,如今美国加息预期增强,投资者怕资金成本上升,回流到美国。”然而更加重要的内在原因是新兴市场并未抓住发展的好时机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已经逐渐发酵。

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新兴市场该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看空情绪“一边倒”

自2014年开始,美国如期退出QE推高加息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严重影响了如巴西、俄罗斯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收入,而强势美元也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资本外流,种种不利因素使得各大机构、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未来发展预期几乎出现一边倒的看空情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预计,2015年至2020年,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将从2008年至2014年的6.5%进一步下滑到5.2%,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相比更是下降近2个百分点。

然而,新兴市场的情况可能比IMF预计的还要糟。凯投宏观(CapitalEconomics)预计,今年一季度新兴市场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降至4%,明显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4.5%,成为自2009年第四季度增幅3.9%后的低水平。

荷兰国际集团(ING)汇编的数据也显示出,15个大型新兴经济体整体而言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同时,IMF表示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总额出现了自1995年有记录以来的年度下降。

“在美元走强、美国利息预期走高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公司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来偿还越来越高的债务成本,对于这些公司的盈利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肯定会进一步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时新兴经济体间有着很强的外延效应,很容易被暴露在风险中。”渣打银行[微博]全球投资总监麦加富(CliveMcDonnell)日前在接受《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已有多家外资机构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今年开始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热情明显下降。

新兴经济体面临当前的困境,除了世界经济环境整体疲软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内在因素。

凯投宏观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NeilShearing表示,新兴市场此轮经济放缓的特性与2008年的危机有所不同。“金融危机是外部冲击,新兴市场能够较快恢复,此轮放缓的酝酿时间更长,而且主要由内部因素驱动。”他预计,不断放缓的势头代表着一种“新常态”,可能会持续10年左右。

“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巴西,没能趁着经济处于繁荣的时候做出推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艰难决定。如今当你‘逆风’时搞改革更是困难。”贝莱德(BlackRock)新兴市场债务部门主管塞尔吉奥·特里戈(SergioTrigoPaz)说道。

机遇在哪里?

虽然目前舆论对于新兴市场出现一边倒的看空预期,但新兴经济体中仍不乏亮点。

哈佛商学院以新兴市场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的克里士纳·帕利普(Palepu,Krishna)教授近日在上海接受《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10年印度和中国是新兴市场中具吸引力的两个大国。不管是国内的企业还是国际的企业,能够吸引中产阶层目光是在市场上取胜的关键,很高兴地看到,在中国、印度已经出现了一批能够满足中产阶层‘高质低价’需求的企业。”

印度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无论是印度国内或者国际市场对于印度未来的发展都非常乐观。“印度劳动力成本低,国内市场开发潜力大,因此吸引大量跨国公司在印度建厂,印度政府也在大力发展制造业,这有利于带动整个国家出现正循环。”帕利普说道。

对于中国而言,帕利普认为,过去30年,中国的劳动力产能被大幅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上升,具备生产高端产品的技术和人才,现在中国政府、企业又在致力于提升资本的产能,同时把原来以成本、价格作为竞争优势逐渐转型成为以创新来竞争,中国经济能够可持续的增长对于整个新兴市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也在逐渐成为欧美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佳选择。

数据显示,由于近期美元和欧元的汇率波动频繁,在过去的9个月中,欧美企业用来避免汇率波动风险的成本几乎翻了三倍。新兴经济体因为具有稳定的供应体系和产品价格以及较小的汇率风险,吸引很多欧美企业使用当地货币,在当地采购,不但促进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还提高了当地的购买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å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