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倒影:《谏宋公疏》背后的宋卫平

观点地产网  作者:梁嘉欣  2012-05-08 07:05

[摘要] 宋卫平最近很忙碌。在不久前,他成功推荐成交绿城杭州蓝色钱江两套江景大宅,成交金额4070万元,这让他离个人3亿销售目标又进了一步。而在3月底,宋卫平就已经完成了1亿元左右的销售成交。

宋卫平最近很忙碌。

在不久前,他成功推荐成交绿城杭州蓝色钱江两套江景大宅,成交金额4070万元,这让他离个人3亿销售目标又进了一步。而在3月底,宋卫平就已经完成了1亿元左右的销售成交。

当然,他带领的绿城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数字也比较令人满意。数据披露,今年前3个月,绿城累计取得合约销售金额约67.2亿元,当中包括协议销售额15.4亿元,已完成全年目标17%。

就在4月,绿城再把占股70%的上海长宁区天山路项目,以21.38亿元出售给潘石屹,从中16.16亿元,这也让长期处于风暴中的绿城更松了一口气。

暂且在生死关头上缓过来的绿城,等待涅槃重生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正视日益暴露于人前的内部管理弊端。

旧人上书宋公

“五一”小长假期间,大家在关注楼市价格走势的同时,一则绿城老员工写给宋卫平的万言古文《谏宋公疏》,也在业界迅速流传。

这位绿城旧人从企业管理角度对“人忧、治患、略虑”三个方面,直指眼下绿城的发展危机。

上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纳如下:人忧方面,绿城善工而乏谋、任重而力多不逮、重工销而轻他,任人唯亲。治患方面,则以宋公为全师、事于形而怠思行、计粗而行疏,赏罚不明。至于略虑,则善工而乏金,志远而控弱、产品定位配比缺失。

绿城并未对此文熟视无睹,绿城员工透露,该文在集团公文栏公开后即成热点,被广泛关注。

虽然这位旧人直指绿城之病弊,然宋卫平却并无任何处罚之意。包括之前爆料绿城即将破产的那位老员工,宋卫平也没有作任何追究。

绿城高层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询问时亦透露,每个员工都会有自己的意见,绿城尊重他们,文中所指的问题大家应多注意。

其亦坦承,文中部分点明的问题确实存在,但由于员工所处的位置不尽相同,对公司的策略未必会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有些小抱怨也人之常情。但公司的既定发展方针不变,“我们又不是个小企业,不可能为了员工的几句话就随意改变策略。”

虽然无法一一查证以上种种问题,但从万言文中大致也可以粗略窥视出,宋卫平的多方面性情。

情义与一言堂

宋卫平是浙江绍兴嵊县人,但自小就随父母至舟山群岛谋生,在舟山群岛长大。在杭州业内,大家更愿意把宋卫平看做是舟山人,而舟山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情义重”,按照业内的说法,就是待人很好。

绿城员工曾感慨,宋卫平从来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趾高气昂,而是见到谁都微笑问好。甚至到了下班时间看见员工还在干活,也会走上前关心一句。

宋卫平甚至还为员工谋“后路”。据绿城某位高层介绍,在绿城发展早期,宋卫平曾要求员工都要去考个驾照,原因是哪天绿城不在了,还有谋生技能。

不仅如此,猪肉价格上涨时,他为每名员工的家庭发放600元的食品补贴;为了应付高涨的房价,他也给每个员工发放1200元的住房补贴,让他们能租得起房子。

“因为宋卫平对员工也好,所以下面的人都愿意听他的。之前绿城曾向员工集资以求度过难关,员工都愿意出钱,几乎就是把绿城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杭州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观点地产新媒体。

“厚道”,这是孙宏斌给予宋卫平的评价,“因为厚道,大家愿意跟你干,态度不好说的不对大家也不跟你计较。”

于是,“宋总说”成为绿城员工范围里出现频率的一个词,但凡宋卫平说什么,绿城员工都会唯命是从,上书中所谓的“以宋公为全师”正是如此。

从来,企业最忌讳“一言堂”,“他的控制欲太强,绿城的副总都已经很习惯"宋总说、宋总说",公司只有一个声音,这还不危险吗?”

忠诚的绿城,也因此在追随宋卫平这位理想主义者之时,深陷入其偏执漩涡当中。

更多分享:红5月看房团12线齐发火热召集中"购房帮"1-5万介绍费等你拿

更多分享:5.11全城疯抢 万科长阳半岛8折特惠房CBD东精装现房23500元/平

相关阅读:

绿城中国再卖项目寻自救 老潘购其上海项目

老潘购绿城上海项目 SOHO中国胃口大充“收购王”

绿城卖房新招 均价高于房企新四强

绿城2012做好最坏的打算 销售目标定400亿

2012销售的生与死 参考绿城社会化卖房思考

 

傲慢的偏执狂

毫无疑问,宋卫平是一位不折不扣傲慢的理想主义者,他对于产品精致化的执着追求,在业内无人不晓。

孙宏斌曾讲过一个小细节:宋卫平陪他参观杭州四季酒店,穿越连廊时老宋蹲下来,摸着廊柱说,再往外挪十公分,就压在两块砖中间了,好看,两个人也可以并肩走了。

专注于将产品做好,自然成本也相应抬高。宋卫平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花不了几个钱的”。

“我只是想让这个更美好。”可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宋卫平说起这句话时多少有点委屈。

把产品当成了作品,这是外界对于宋卫平颇为精准的评价。不过,宋卫平的执着似乎并不仅仅表现在产品上。

上书中透露,甚至连员工汇报的PPT,宋卫平也要做到“尽善尽美”。在“事于形”这点上,外概也能从绿城那份精致的年报略窥一二。

然而,相比起对产品的偏执,宋卫平对于绿城的发展似乎确实无法做出一个长远稳定的谋略,直接结果就是绿城几度陷入濒临破产的危境。

宋卫平曾对媒体坦言,绿城曾经数度逼近最危险的时刻,比如“银行明天要5个亿,但钱今天才能到账,这种情况出现过几次,有点煎熬”。

这包括过去的2011年,这一年,绿城饱受风雨。有报道指,潘石屹回忆,绿城当时的生命,都是按天来数的。“就这几天,如果钱不到位的话,就要出大问题。”

在2011年的最后一天,绿城必须支付一笔4.7亿的账,但彼时SOHO中国还在与复星就证大项目的收购进行一场拉锯。绿城副董事长寿柏年因为牙疼而托着腮帮对潘石屹说:“你再不签,我就要命了。”

公若安好 便是春天

宋卫平好赌,人尽皆知。即使是2010年的调控面前,绿城也选择“赌一把”。

尽管绿城现在已经吸取了去年的惨痛教训,努力往资金链更健康的发展模式转型,但不可否认,绿城确实并非一家战略能力很强的公司。

2008年调控之后,不少房企已经开始进行对产品及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但绿城仍然迷失在2009年亢奋的市场中,更豪掷323亿元买地,成为当年买地的公司。

看见别人拿地,宋卫平也忍不住,“先买了放着。”也就是在这一年,宋卫平放出豪言要“赶超万科”。

回望过去,宋卫平亦坦言,绿城确实错判了市场形势,“那时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我们还是有点太自我,对自己做的事情太有信心。自我感觉太好。对宏观经济里不利的因素警惕性不足。”

虽然上书中指出的问题种种,然而,包括绿城离职的员工,包括杭州业内均认为,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对于绿城而言,最致命的,还是人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杭州资深业内人士亦指出,随着宋卫平的绿城变为杭州的绿城,再成为的绿城,新血液的不断补给,新老员工之间难免也会出现矛盾。

“老宋不可能不知道,他也看到很多问题,但从他的角度来讲,也管不到那么细的地方,力不从心,只能抓大放小,取个平衡。”

但相关人士亦指出,过往大肆地扩建,也导致今天资金链常处于紧绷状态,只能不断地舍弃项目,换取更多的资金。

上书中所提及的,如今绿城的产品类型、成本过高等的种种问题,可谓是“昨日种下的因”,一时半刻很难改变。而这些,成为今天摆在绿城面前的一道道坎。

虽然绿城如今已找到改变的努力方向,但谁又能保证,再次度过难关的宋卫平,不会再度走上快速扩张的道路?

“公若安好,便是春天”,绿城老员工在上书最后这深情一句,似乎也道出了无尽唏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北京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å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